论文《改良式斜形切口治疗后正中型肛裂68例分析讨论》

发布时间:2022-03-31 来源: 浏览量: 字号: 字号 字号增大 手机上观看

打开手机扫描二维码
即可在手机端查看

改良式斜形切口治疗后正中型肛裂68例分析讨论

吴可,赵浩翔,秦兵芬,马丽明

广西151amjs澳金沙门,桂林市肛肠病防治中心

摘要:目的克服传统肛裂手术治疗不足, 减少并发症, 降低复发率。方法切除肛裂病理组织后, 予肛管内肛裂起点至肛缘7点或5点作一斜形切口并切开基底部括约肌下缘, 适当扩大修剪切口。结果68例肛裂患者均症状缓解, 切口一期愈合, 随访3个月无一例复发, 无一例出现并发症。结论改良式斜形切口治疗后正中型肛裂复发率低, 并发症少, 疗效佳。

关键词: 改良式斜形切口 , 肛裂

我院2006年10月至2008年2月采用改良式斜形切口治疗后正中型肛裂68例, 收到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后正中型肛裂68例, 男32例, 女36例, 年龄18~55岁, 平均40.5岁。Ⅱ期肛裂33例 (陈旧性型) Ⅲ期肛裂35例 (合并哨兵痔或肛乳头肥大) 。

1.2 治疗方法

常规消毒肛周局麻后适度扩肛, 先完整切除肛裂病理组织, 再以肛管内肛裂顶点为起点至肛缘截石位7点或5点作斜形切口并向外斜行延长切口, 并在直视下切开部分内括约肌下缘及外括约肌皮下部, 适当扩大斜切口修剪掉切除肛裂病理组织切口, 两切口合二为一。使斜切口横截面成一个上宽下窄的倒三角形, 利于切口引流, 彻底止血后碘复沙条填塞切口, 术毕, 术后每日换药1次, 至切口愈合。

1.3 结果

68例采用改良式斜形切口治疗的后正中型肛裂, 切口均一期愈合, 随访3个月无复发。

2 讨论

肛裂是一种常见的肛门直肠病, 肛裂是肛管或肛缘部分裂开, 裂伤, 肛裂大多数发生于肛管后正中, 其原因:①解剖特点后中线部肛黏膜血流量较肛管其它部位血流量少[1]。②排便时肛管后方所受压力大将进一步加重后中线区肛黏膜缺血致裂口不易愈合。其手术方式有肛裂切除, 括约肌扩张术, 内括约肌切开术, 闭合式部分内约肌切开术, 肛门扩切术等, 单纯肛裂切除复发率高, 括约肌扩张术治疗, 由于存在术后大便失禁及控制排便排气感觉异常等严重并发症, 目前已废弃不用, 肛门内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肛裂是经典的一种手术方式, 从根本上缓解了内括约肌痉挛, 使肛裂手术后的复发率大大的降低, 传统术式是在肛管后正中线处纵形切开, 但其术后肛管正中可能伴有钥匙孔样畸形的并发症[1]。我科曾开展过直视下侧方内括约肌部分挑出切断术这类手术, 但在实践中发现其侧方切口容易形成肛周脓肿或肛瘘等并发症。我们在临床行肛瘘手术中发现, 在对内瘘口处肛6点外瘘口处肛缘5点或7点的肛瘘手术中将瘘管切除后, 肛管至肛缘表成一斜形切口, 未发现这种切口不愈合或愈合延迟及形成钥匙孔样畸形的并发症等情况, 从中得到启发, 我们将这种方式运用到肛裂的手术中, 收到良好的效果。①我们采用改良式斜形切口, 尽可能地避开后中线这一肛黏膜缺血区, 切口位于肛管6点至肛缘5点或7点, 其供血丰富有利于切口愈合。手术切除部分内括约肌后, 缓解了括约肌痉挛, 降低了肛管息压, 增强肛裂切口局部微循环, 改善缺血情况, 向外延长切口并切开外括约肌皮下部至肛缘有利于切口引流。②肛管的扩张和肌纤维的撕裂可起到调节肛管的紧张度和保持良好的伸展度, 使粪块排出顺畅无阻, 排便时粪块的挤压扩张力与肛门的约束力平衡[2]。当粪块的挤压扩张力增大时, 肛门疼痛加剧, 我们采用改良式斜形切口后使肛管周径增大, 排便时粪块对肛管的挤压扩张力明显降低, 肛门疼痛减轻。 ③从力学角度分析斜形切口较正中切口在排便时所受横向扩张力明显减低, 其斜形切口所受的张力为后正中型切口所受张力在垂直斜切口方向的一个分力, 术后排便时肛门疼痛较轻, 利于切口组织修复。目前内括约肌切开术为公认的治疗慢性肛裂的金标准[3]。④我们采用的改良术式符合该标准。手术为直视下操作, 能精确切开部分内括约及外括约肌皮下部, 避免了闭合式下侧方内括约肌切开手术, 侧方切口形成脓肿, 手术操作盲目的情况。及传统的肛裂手术方式, 术后有钥匙孔样征并发症, 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image.png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桂林市七星区半塘路6号
0773-6790095(急诊科)、0773-6790161(预约挂号)
glzxyjhyy@163.com

版权所有 151amjs澳金沙门 - 澳门沙金游戏网站大全
桂公网安备 450305020001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