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论》学习之三

发布时间:2023-06-16 来源: 浏览量: 字号: 字号 字号增大 手机上观看

打开手机扫描二维码
即可在手机端查看

《脾胃论》学习之三

陆明:继续分享学习经典治疗慢性泄泻类病心得,《景岳全书·泄泻》曰:“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湿盛则濡泄。”《难经》亦云:“湿多成五泄。”脾虚湿盛是泄泻的病理关键,健脾渗湿是治疗泄泻总的原则,二术煎则是治疗泄泻的理想方剂之一。慢性泄泻临床上以虚实夹杂者多见,脾虚与湿盛是病机的两个重要方面。脾气虚弱为主者,清阳不升,运化失常,可加党参、黄芪、山药以健脾益气;若脾虚生湿或兼感外邪,则虚中夹实,治疗时需辨湿邪夹热夹寒的不同,兼夹湿热者,加黄芩、黄连清热燥湿;寒湿偏重者,加桂枝、羌活温化寒湿。

慢性泄泻者多夹湿夹滞,表现为腹胀、肠鸣、便泄。二术煎能运脾化湿,行气导滞。服药之后常有大便增多现象,病者常有困惑,其实这是导滞泻浊之候,不必多虑,随之可以胀除泻止,屡试不爽。

二术煎治疗慢性泄泻,病者若能配合生活调适,可提高疗效,减少复发。尤其是饮食卫生,忌食剩饭剩菜、生冷海鲜之品,避免自身不能耐受食物,如麸质、乳类、脂肪等;宜新鲜、清淡、易于消化而富有营养之流质或半流质。

王某,女,45岁,2023年5月18日初诊。慢性腹泻10多年,今年以来加重,先后服用抗生素、益生菌、蒙脱石散等药,未见好转。饮食稍有不慎即感腹胀腹痛,大便稀溏,夹有黏胨,解之不畅,日行5~6次,伴肠鸣纳少,体瘦,肢倦乏力,舌淡胖、边有齿痕,苔厚腻微黄,脉细无力。电子肠镜及病理提示慢性结肠炎。中医诊断:泄泻。证属脾虚夹湿热。治宜健脾化湿,清肠导滞。方用景岳二术煎加减。

处方:炒白术10g,炒苍术10g,炒白芍10g,陈皮10g,茯苓10g,厚朴10g,木香10g,泽泻10g,葛根10g,炒黄芩10g,炙甘草5g。7剂,每日1剂,水煎两次,早晚温服。嘱注意饮食调节。

5月25日二诊:药后腹胀腹痛好转,大便黏胨已止,并且爽畅易解。大便稀溏,仍4~5次,苔白腻,脉细。前方去炒黄芩,加车前子30g。14剂,每日1剂,水煎两次,早晚温服。

6月8日三诊:大便次数减少、日2~3次、尚不成形,食纳不香,体倦乏力,苔腻,脉细。二诊方加炒山药20g,党参10g,焦六曲10g。14剂,每日1剂,水煎两次,早晚温服。

6月15日四诊:大便基本正常,无腹胀腹痛,饮食正常,精神好转,体重增加5kg,苔薄腻,脉细有力。嘱暂停药物,调适生活,随诊复查。该病例说明,慢性久泻病程较长,守法守方也很重要。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桂林市七星区半塘路6号
0773-6790095(急诊科)、0773-6790161(预约挂号)
glzxyjhyy@163.com

版权所有 151amjs澳金沙门 - 澳门沙金游戏网站大全
桂公网安备 450305020001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