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论》学习之三

发布时间:2023-02-17 来源: 浏览量: 字号: 字号 字号增大 手机上观看

打开手机扫描二维码
即可在手机端查看

《脾胃论》学习之三

莫丽平: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脾胃论》方剂。

异功散

治脾胃虚冷,腹鸣,腹痛,自利,不思饮食。

人参 茯苓 白术 甘草 橘皮以上各五分

这个方子大家比较熟。“脾胃虚冷,腹鸣,腹痛,自利,不思饮食”,有肠鸣、腹痛、泄利、不思饮食,这是有肠炎痛泻的,实际上是中阳不足了,平时我们自己选理中汤。“先用数服,以正其气”,我的理解是先喝几次,让胃气顺畅了,然后再喝下其余的药。

                                  五苓散

治烦渴饮水过多,或水入即吐,心中淡淡,停湿在内,小便不利。桂一两 茯苓 猪苓 白术以上各一两五钱 泽泻二两五钱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热汤调服,不拘时候,服讫,多饮热汤,有汗出即愈。如瘀热在里,身发黄疸,浓煎茵陈汤调下,食前服之。如疸发渴,及中暑引饮,亦可用水调服。

下面讲的是饮食损伤脾胃导致疾病的治疗。

“《四十九难》曰:饮食劳倦则伤脾”,脾胃损伤的主要因素是饮食和劳倦。“又云: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吃得过多肠胃就伤了。“肠澼为痔”,肠澼日久可引起痔疮。

“夫脾者,行胃津液,磨胃中之谷,主五味也”,脾把胃承受的东西消化完后运走,帮助胃消化,整个饮食的消化吸收都是在脾胃的作用下完成的,而且主要是脾。“胃既伤,则饮食不化,口不知味,四肢倦困,心腹痞满,兀兀欲吐而恶食”,如果胃伤了,吃进去消化不了,口不知道味道,四肢无力,还觉得稍微恶心想吐,厌食。“或为飧泄,或为肠澼,此胃伤脾亦伤明矣”,或者是完谷不化,或者肠澼便血,这些都是胃伤以后脾也伤的表现。

“大抵伤饮伤食,其治不同”,伤饮和伤食治疗方法不一样。“伤饮者,无形之气”,饮属于无形之气,“宜发汗,利小便,以导其湿”,就是通过发汗利小便的方法祛湿治疗。“伤食者,有形之物也”,吃进去有形的食物,这是伤食的一个特征,“轻则消化,或损其谷,此最为妙也,重则方可吐下”如果伤得轻就用消导的办法,或者让他少吃饭或不吃饭,重了才用吐下。

“治烦渴饮水过多”,指治疗严重口渴多饮。“或水入即吐”,指刚喝下水就呕吐,是由于吃了不洁饮食引起的急性胃炎。“心中淡淡”,感觉胃里填满了水一样。“停湿在内,小便不利”,体内湿气盛就会出现小便不利,因为呕吐和腹泻后小便必然是少的。

五苓散是一个祛除湿邪的好方子,不能把它当成利尿剂。肉桂、茯苓、猪苓、白术和泽泻实际上都有很好的祛邪作用,抗病毒抗感染的作用很好。胃肠炎很多都是病毒性的,尤其是像秋季腹泻,病毒性的肠炎,春天病毒感染性腹泻,用五苓散就很好。吃了五苓散以后,一方面祛除了胃肠道的病邪,另一方面起到自输液的作用,把肠道的水分吸收到循环系统增加血容量,血容量多了,肾脏灌注就足了,所以尿就多了,这些症状也没了。

五苓散中“桂”实际上是肉桂,《伤寒论》里用的桂枝都是肉桂,因为它的炮制里提到“桂”去皮,桂枝细小,如果桂枝去皮就成桂心了,所以肯定不是桂心。只有肉桂才能去皮,因为肉桂是比较致密的那层树皮,去的是肉桂外边容易掉的那一层皮。

因为水入即吐,喝得太多肯定不舒服,所以它的用法比较特别——“不拘时候”,一会儿喝点,一会儿喝点。“服讫,多饮热汤”,从这句话得知,病不是体内水多,是缺水需要补液。此外,“有汗出即愈”,实际上有汗的时候就有小便了,这说明液体补足了。

“如瘀热在里”,瘀血与热交织在一起,实际上是血热血瘀。“身发黄疸”,这里应是病毒性黄疸型肝炎。有黄疸的时候,用茵陈五苓散,用茵陈煮水把五苓散送下去,说明茵陈和五苓散合起来抗病毒效果是很不错的。其实茵陈本身抗病毒的作用可能并不强,但茵陈本身保肝的作用很强,促进胆汁排泄作用很强。

“食前服之”,得了肝炎后,人们都是恶心不想吃,吃完饭后就不想喝药了,所以要求是食前服。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桂林市七星区半塘路6号
0773-6790095(急诊科)、0773-6790161(预约挂号)
glzxyjhyy@163.com

版权所有 151amjs澳金沙门 - 澳门沙金游戏网站大全
桂公网安备 45030502000199号